大家在惊羡花的艳丽时,常常忽略了花为吐露芬芳而浸透着的奋斗的汗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产前的阵痛,怎能感受新生的喜悦?教育理想的追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但我凭着我的坚信与执着,持之以恒地孕育,奔放我的激情,展现我的活力,施予爱的甘露,努力让祖国的花朵别样红。
一是努力做个赏“花”者。学生不是缺少美,而是教师缺少欣赏的眼光。孩子犹如鲜花,白有白的纯洁,红有红的热情,蓝有蓝的深邃,紫有紫的内涵……曾经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画家画了一幅画后,拿到画廊展览。他在旁边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他的要求:任何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有欠佳之笔,均请在画上做上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这幅画,他发现整幅画都被图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画家决定换一种方式试试看。他又临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去展出。不过,这一次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一位观赏者将最为欣赏的妙笔都作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看到画上又被圈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同样的画,不同的命运,这确实令人深思。仔细想想,我们的学生其实不就是那一幅幅充满个性色彩的生命画卷吗?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暇疵,作为老师,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扩大学生的优点上。一次次地、不厌其烦地当众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同时,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肯定彼此的优点,引导家长也来肯定孩子的优点。成长是需要肯定的,让自己的学生在一次次被欣赏中培养良性情绪,自觉地产生积极进取的心态。
二是努力做个发现者。“别有洞天”的景致,离不开探寻者的脚步,“个性鲜明”的学生,离不开老师发现的眼睛。老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递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该是学生知识建构和个性发展的发现者。作为发现者的角色,应该时刻做好发现英才的准备,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内外的各种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与特长,并以此为乐,帮助每个学生寻找到自己的个性支点和梦想起点,指导他们孕育着自己的梦想。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美国田径运动员福斯贝在一次的小学体育课上跳高练习时,由于他思想开小差,老师叫他到横杆前试跳。他却面对老师,背对横杆,顺势就地腾起,越过横杆,四脚朝天倒在沙坑里,四周学生哄堂大笑,但福斯贝的老师却没有批评他,而是叫他再来一次,看着福斯贝的动作,福斯贝的老师觉得这是跳高动作的一次革命。从此以后,福斯贝刻苦钻研这种技术,终于在1968年在墨西哥举行的第19届奥运会上首次使用这一招,夺得跳高金牌,引起了全场观众及教练员的注意。从此背越式跳高技术风靡全球。 获得金牌后的福斯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很感谢我的老师,他让我无意中的动作成为我夺得金牌的技术。”课堂上学生一个无意的动作,却引起老师的思考,从而让跳高技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设想如果福斯贝的老师看到福斯贝这个当时与教学无关的动作给予批评甚至嘲讽时,背越式跳高技术或许会推迟多少年才被人们发现,或许跳高史上就少了福斯贝的名字。其实无论是瓦拉赫,还是咱们的学生,他们身上特有的潜质如果得不到老师的发现,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激励,很有可能“泯然众人矣”。于永正老师说:“花朵是色彩斑澜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他独特的“宝藏”,教师的责任在于把它们挖掘出来,发扬光大,以不断提升生命的意义。
三是努力做个爱心者。没有一个园丁不希望他侍弄的花园绿意盎然芳香四溢,但他首先应该对园中的花草充满了爱意,无论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牡丹,还是对毫不惹眼的狗尾巴草,都应倾注爱的心泉;有了爱,我们才会理解为什么迎春花会成为春天的使者,怎样才能使月季开出更艳丽的花朵。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盛开的花,需要我们精心去呵护,如果老师心里没有春天,又怎能指望他耕耘出春色满园?爱的表达其实很简单,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举手之劳,给学生一份真挚的关怀,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从容自如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于细节中见真情”,你用火一般的情感温暖着每一个同学的心房,既是激励学生成长、学习的催化剂,更是一颗种子,把同样的爱心播撒、扎根在每个学生的心中。也只有充满爱心的老师,才会懂得当教师存在的价值,乐于做教师并享受教师生活的乐趣。
四是努力做个反思者。肖川主编的《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一书的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是啊,作为教育的实施者,面对特殊的服务对象,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是“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其实,我们缺少的是一种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言以蔽之,缺乏“思想”。 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只有同时是一个探索、反思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过程。教育的过程是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注意,学生是不完美的,教师也是不完美的。我们往往只注意了前者,忽略了后者。我们只知道争取把更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却不能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反思自己传授的知识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有没有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遮目树叶。因而,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必须使教学观念同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一致,养成“反思性”的专业品质,才能促进专业素质水平的不断提升,最终促进新课程改革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五是努力做个学习者。有人说:“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学习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时代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自己曾储存的知识和信息,已经满足不了当代学生的旺盛需求,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技能。就应该如同俗话所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你要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应该是不断、营养丰富的“活水”,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书育人的一招一式,离不开日积月累的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会有不断的发展,才能正确地把握新时期教育的精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以致其道,读以致其德,书以致其善,学以致其能,读以致其美,书以致其和。
六是努力做个合作者。“要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走得远,就一群人走。”是呀!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地在社会中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我们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而竞争并不是一味地打败对方,更不是置对方于死地。而是竞和即竞争中的合作,形成一种合力,从而多赢或双赢。合作是快乐的,合作的力量如同“水”,看似柔柔弱弱,实则无坚不摧。我们要与同事的合作,与学生的合作,与家长合作…… 共同分享资源与信息,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七是努力做个快乐者。有一句流行的话告诫我们:改变你能够改变的,接受你不能够改变的。做老师的心情常常会有些压抑,我们没有必要去超越自己的能力改造大环境中的环境,实际上也不可能得到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有责任为自己工作的小环境的改变而努力,如备课组、教研组,在组内大家默契、和谐、尊重,相互帮助,互相关心,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乐。因为快乐的核心就是我们自己。只有我们真正快乐了,我们才能让学生感染快乐。快乐在心中,快乐在身边,需要呵护,也需要寻找!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赏识孩子,让孩子成为孩子,让他们无以复加的童年幸福,让他们心中的五彩梦伴随快乐同在!
总之,惊喜着,期待着,憧憬着这一片教育天地,伴着专家的引领,团队的合作,踩着前进的步子,在这山花烂漫的时节,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在花丛中寻找花的芬芳与美丽,与同伴、学生笑在一起,幸福,甜蜜,将无以言表。